沈帥青:Fintech大勢所趨 勿忘教長者「付款」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09/27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流動支付軟件在內地大行其道,不會用的人隨時無法消費,內地一名六旬長者近日因此與店家發生爭拗。本港若要推廣流動支付,亦不可忽視不會用的人士。

黑龍江一名67歲長者去當地一間超市購買葡萄,排隊付款時卻被收銀員告知只可用微信,不收現金。該位謝姓長者遂表示不滿、與保安發生衝突,指自己付的是人民幣而非假鈔,質疑店家羞辱自己不會用微信,在保安調停下最終以現金完成交易。

流動支付工具百花齊放,但至今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全面實施無現金社會。即使是發達國家如德國,當地人使用現金的比例在去年仍高達47.6%,為付費方式之首,德國央行分析指全因國民重視私隱。流動支付在本港未普及,主要亦因港人重視私隱,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公司今年公布一項調查發現,53%港人對流動支付的網絡安全及個人私隱保護存疑。

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港期間,多區出現停電、供電不穩等情況,流動支付的可靠程度更值得深思。英國風險顧問James Shepherd-Barron在2011年日本東北地震後,亦曾反映戰亂及天災等情況下,現金仍有其作用,社會無現金則會崩潰。

即便如此,流動支付工具面世,的確帶來多種便利及商機,現金的地位更顯遜色。法國巴黎銀行去年一項報告估計,全球流動支付交易次數將在2020年達到7,260億次,不涉及現金的交易次數在2014至15年間激增11.2%。

流動支付大趨勢下,各地不少商舖選擇拒收現金,本港近期亦出現只容流動支付的實驗性質的無人商店。惟不少人並非不願用流動支付,而是不會用,中大亞太研究所調查顯示,沒有使用電子錢包的市民中,33%表示不懂得使用,51歲或以上長者尤甚。

新加坡政府曾表示有意在2025年全面以流動支付取代支票,同時亦不忘協助長者適應改變,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(Info-communications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)今年5月首次推出課程,教50歲或以上長者用流動支付App、在店舖中掃描QR編碼、及在地鐵站充值等。

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去年撰文指,不少弱勢群體包括長者,皆有難度適應電子支付工具。本地部分社企如智慧香港扶輪社,時下有幫助長者學會使用資訊科技,港府宜參考新加坡經驗,提供更多類似課程。

港人縱使擔憂私隱,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公司調查發現仍有84%市民曾使用流動支付,無非因為其提供多種便利。港府在建立智慧城市之餘,不可遺忘長者需要,幫助他們適應手機消費的大環境。

各國如何推廣流動支付

  • 新加坡:當地一項民調發現民眾感到市面上太多電子支付方式,無所適從,政府遂用QR Code建立統一的國家電子支付系統,今年起亦推出課程教50歲或以上長者使用手機流動支付
  • 印度:莫迪政府前年推出11項措施推廣流動支付,用流動支付可在購買汽油時獲減價0.75%、購買火車票可獲免費意外保險、亦可免卻支付所有商品服務稅
  • 印尼:當地政府為刺激國內經濟,鼓勵民眾使用流動支付消費,當地人只需帶手機便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

撰文 : 沈帥青